清迈内有太多寺庙,不少人都会被搞得分不清彼此。但契迪龙寺(Wat Chedi Luang)在这些寺庙中却是如此的别具一格,令人记忆犹新。
它位于清迈古城的中央,「柴迪龙」的泰文意思为「大佛塔」,契迪龙寺又名「大佛塔寺」。
清迈另外两座重要的寺庙:帕辛寺(Wat Phra Singh) 和 清曼寺(Wat Chiang Man),若不了解它们的历史,逛完可能都会没什么感觉。但契迪龙寺让每个来过的人都印象印刻。
契迪龙寺的大佛塔,是清迈最大的舍利塔,是清迈古城最不可错过的独特景观,没有之一。
1391年,当地的兰纳国王为存放父亲遗骨,下令修建契迪龙寺。但一直到他本人于1401年去世,契迪龙寺都尚未建成,他的遗孀承接了建设寺庙的工程。建造过程中,又发现了一些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问题难以解决,直至到15世纪中期,契迪龙寺才正式完工。
此外,关于契迪龙寺还有一个传说,即这里是兰纳王国开国君主孟莱王1317年被闪电击中而身亡的地方,但这一传说的真伪性无从考证。
大佛塔融合了兰纳、印度、斯里兰卡多种风格,经屡次增建,高达90米,据说可以眺望千里。
塔身用红砖层层堆砌而成,原来四面各有一座陡峭高耸的楼梯可用做攀爬。
缺角的塔顶、颓然的瓦砾都显示出斑驳的痕月痕迹,里里外外仍然稳放着大小的金像,很多信徒前来祭拜。
1545年,清迈发生一次大地震,佛塔的尖顶部份一夜之间塌毁30米。
此后,在16世纪的泰缅战争中,又屡遭兵燹之祸,最终仅剩约60米高,但500年来它依然是清迈最高的建筑。
大佛塔下的基座也曾受损,原本的28只大象装饰只剩6只,其中还有5只是用水泥修复的赝品,最右侧象头才是为砖砌古迹。
1468年起,泰国国宝玉佛被迎请到契迪龙寺,原来大佛塔顶部有四个佛龛,玉佛便被供奉在大佛塔东面的佛龛之内。
大地震导致尖顶部份塌毁,露出佛龛,于是在1551年,玉佛迁至老挝的琅勃拉邦,最后,玉佛才被安置在曼谷大皇宫的玉佛寺中。
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建契迪龙寺,但有人说重建后的建筑属于泰国风格而非契迪龙寺原始的兰纳风格。
如今在原来位置上摆放的是1955年雕刻的复制品,用以纪念大佛塔建成600周年暨清迈建城700周年。
契迪龙寺属于典型兰纳(古泰族王朝)风格建筑,由主殿、小佛殿、僧房组成。
主殿最醒目的就是门口这尊全身被贴满金箔的佛像,在佛像的前方有一个捐献箱,可以自由捐献。
主殿最里面的三尊立佛,中间最大的这尊主佛就是传说中的 18 腕尺佛 (Eighteen-cubit Buddha) – Phra Chao Attarot。
主殿两侧有小型的生肖佛塔,可以向寺庙购买金箔后贴在属于自己的生肖塔上,以作祈福。
飞扬层迭的屋檐、金碧辉煌的雕花、以及蓬荜生辉的壁画。
大型Naga纳迦(那伽)石像是兰纳寺庙的重要特征。
扫码在手机上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