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马来西亚旅游,寻觅美食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体验,在中国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,到了马来却似乎成了每天都需要博弈的一件事,因为这里的餐饮几乎都是用马来文,而且没有图片,所以不希望踩雷的小伙伴们,就得仔细这篇马来文菜单大破解啦!
首先我们来了解马来文菜单中的一些基本单词:
鸡肉 | Ayam | 牛肉 | Lembu | 猪肉 | Daging |
虾 | Udang | 螃蟹 | Ketam | 鱼肉 | Ikan |
羊肉 | kambing | 沙丁鱼 | Sarah | 鱿鱼 | Sotong |
蔬菜 | Sayur | 蛋 | Telur | ||
米饭 | Nasi | 炒饭 | Nasi Goreng | 马来炒饭 | Nasi Goreng Kampung |
面 | Mee | 云吞面 | Wantan Mee | 福建面 | Hokken Mee |
椰浆饭 | Nasi Lemak | 扁担饭 | Nasi Kandar | 印度香饭 | Biryani |
沙嗲 | Satay | 叻沙 | Laksa | 罗惹 | Rojak |
薄饼 | Popia | 印度薄饼 | Roti | 印度馅料煎饼 | Murtabah |
肉骨茶 | Bak kut teh | 炒粿条 | Char Kuey Teow |
在上面的清单中,我们看到有一些涉及到烹饪的煮法及配料的菜名,如 Goreng 意思是「炸、炒」,与食材的名称组合起来就变成了一道菜名。
煮 | Rebus | 炸&炒 | Goreng | 烤 | Bakar |
咖喱 | Kari | 仁当 | Rendang | 亚参 | Asam |
洋葱 | Bawang | 蒜蓉 | Garlic | 混合 | Campur |
所以,把上面的单词进行组合,就可以差不多猜到意思了,比如说:
Ayam Goreng → 炸鸡 , Ikan Goreng → 炸鱼
Mee Goreng → 炒面 ,Murtabak Kambing → 羊肉煎饼
Asam Laksa → 亚参叻沙
注意:这边的词序是倒装的,与中文的不太相同。
好,现在来考考你,下面的这个菜单,你读懂了多少?
每当客人入店后,在客人还没有找到座位和点餐前,店员就会过来要求客人点饮料,大家往往都是一边找位子,一边点饮料,最后才开始点餐,这就像是马来西亚的餐室的一条“默认”的规矩。
因为多数餐室是由店铺老板与及几档美食摊合在一起经营,饮料类通常是由店主供应,这就相当于是收你一点座位费,不然你只点某个食物摊的食品就坐下来吃,店主可是没有收入去交租金。
先要认识「Kopi-O」,Kopi大家容易理解是咖啡,但在大马它指的是 黑咖啡加炼奶与淡奶。
「O」读音「乌」,咖啡乌(KOPI O)在福建话中意指「乌咖啡」,也就是黑咖啡,其实加了白糖。
真正全黑的咖啡是「 咖啡乌可颂(KOPI O KOSONG) 」 ,「KOSONG」是马来语中空空如也的意思,也就是咖啡里什么也没有。
此外,「C」代表的是加「淡奶」,所以咖啡西(KOPI C)是指 黑咖啡加淡奶和白糖。
弄清楚了咖啡的点法,茶(TEH)的部分就可以大致比照办理。
此外,如果要喝冰的,则在品项名后加福建话的「冰(Peng)」或马来话的「哎思(Ais)」,举例来说,点冰咖啡就说「咖啡冰(KOPI Peng)」或「咖啡哎思(KOPI Ais)」。